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匿迹不周山 > 第59页
    也就是说,三街并非所有人都是自小生长在这里的,还有一些外来人员,是后来搬过来的。
    那么,那些外来人又是如何搭上邱全仁,成为这黎七区的一员的呢?
    那我呢?我爸妈是这里的本地人吗?我出生就在这黎七区的三街吗?我丝毫不记得自己小时候住在哪,也不知道那个‘秋天孤儿院’在哪,自从邱全仁从监狱里无罪释放后,网络上根本查不到这个孤儿院的任何信息。
    倒是一个‘蚯蚓幼儿园’冉冉升起,成为大家争先恐后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入的贵族幼儿园。
    我怀着满腹疑问,缓缓走入了喧嚣嘈杂的错落小道中,与人来人往融为一体。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看看这新鲜出炉的鲜肉包子,一黎币一个,祖传配方,包您满意!”,“两个黎币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能买到好用又好玩的跳跳球!”,“理发店周年庆,五百黎币办卡全场八八折!”
    络绎不绝的吆喝声让我有种穿越到民国时期的恍惚感,很难想象这来来往往或走路或骑自行车,行人悠然自得地坐在路边喝汤吃面的朴素场景,居然发生在外界传言‘寸土寸金’的黎七区。
    三街尚且如此悠然自得,二街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呢?
    “晓事通,知晓天下事,想知道今天阳城的新鲜事吗?今天电子报大促销,一黎币能看十五分钟!”
    角落里传来一声稚嫩又懒散的吆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电子报?这名词听起来倒是有些赛博朋克那味。在这个全内网覆盖的黎七区,说不定这个电子报还能查出点别的事情出来。
    我心中一动,顺着声音找到角落里的小男孩。小男孩正有一搭没一搭,懒洋洋地吆喝着,他头盖一张陈旧报纸,翘着二郎腿舒适地躺在藤椅上。
    那个破旧看不出颜色的藤椅倒是有几分眼熟。
    我慢慢走进,小心的询问道,“你好,请问这个电子报怎么看?”
    男孩闻言停下了吆喝,他一把扯下盖住的报纸,从藤椅上直起身子,我看清了他的长相。
    健康的小麦色,圆头圆脑,头顶的寸头十分滑稽可笑。不过,更让我在意的是他的眼睛,是异瞳,一黑一棕。
    我在打量这小孩的同时,他也在上下打量着我。半晌,他收回了目光,又重新躺回藤椅里,懒洋洋地说道,“电子报纸,一黎币十五分钟,先给后看,不讲价。”
    “我付你四黎币,看一小时。”,我将磁卡递给他。
    他看了看我手中的磁卡,又看了看我,突然笑了,“这位姐姐是新来的吧,幸好你这是碰上我了,不然你手中的磁卡早被人抢没了。”
    他看我一脸迷茫,有些许得意地指了指墙角另一边的刷卡感应机,“姐姐,三街通用货币卡是统一不设密码的,你这卡要是离了手,就可以是任何人的了。”
    “别被现在其乐融融,一派和谐的表象给欺骗了。”,他在我身后提醒着,看我刷完卡后,再他自己手中的机器上一通操作,“搞定!一个小时,时间到了就会关闸。门在这边,往里请。”
    说罢,他挪开藤椅,露出藤椅后方一个向下的楼梯,楼梯颜色与墙壁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这里有一个通道。
    我尚未弄清楚情况,便被男孩拽着胳膊往里走去,“姐姐,电子报一次只能一个人看,我就在上面等着。”,他把我拽到楼梯口后便挺住了脚步,催促我赶紧下去。
    沿着楼梯往下走着,不一会便看到了一个4k高清电子触摸屏。我走上前去,看着屏幕上五花八门的分类,什么怪诞,八卦,花边,灵异,重口等等,有些咋舌。
    三街的人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外面的时事的吗?
    突然,我瞄到一个‘教育’的分类,赶紧点了进去,随后又选择了‘孤儿’类别。
    居然是一片空白!
    我有些惊讶地望着空空如也的屏幕,随后屏幕上又弹出一个对话框,上面写道,“黎七区里没有孤儿,所有的小孩都是大家的孩子。”
    什么意思?什么叫所有的小孩都是大家的?姜晓声难道不是我爸妈的小孩吗?
    我退回到主页面,看到有人名搜索,好奇心驱使我输了自己以前的名字,‘姜晓雨’。
    我紧张地屏住呼吸,等待随即弹出来的页面。
    ‘姜晓雨,女,出身于黎七区二街锡伯路023号,七岁被遗弃,九岁失踪,行踪不明,后有相关资料显示其十八岁死亡。由于资料不全,尚未有图片。’
    短短几行字,概括了姜晓雨的一生。
    我站在屏幕前,心中酸涩难堪,还好,幸好,我是华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