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榴裙娇 > 第355页
    既成了夫妻,就一定要恩爱,七月没有那么矫情,更没本事动用嬷嬷们说的那些御夫之术。什么欲拒还迎,半推半就,她听着就臊……
    七月只是想,她的新婚丈夫能对她多些耐心。如果孟桢一定要做那样的事,她希望他们可以商量着来。
    孟桢看不得新婚妻子在床榻上还东想西想,只好用力咬了七月的唇,问:“方小茶,做这样的事,你能专心点么?”
    七月答非所问:“你这样压着我,很沉,我还怎么用心?”
    孟桢就笑:“那……要不,你来上面?”
    七月也不知想起了婚前看的哪一本鸳鸯秘谱,当即闹了个大红脸:“孟子立!你放尊重点!”
    新婚夫妻,哪有尊重可言。孟桢趴在妻子的胸脯上咯咯笑。
    鸳鸯香径,手挼红蕊,这一夜,注定是樱桃初破,笑向檀郎,至于尊重不尊重,那又是另外一笔糊涂账了。
    第120章 唐静柔〔番〕春风自在梨花
    (一)
    唐静柔当了很多年的贞嫔娘娘,一直到宣皇帝薨逝,她才被新帝抬成太妃,迁往寿康宫,与先帝嫔妃作伴。
    她本是无儿无女,赤条条一个人。偏去年谢太妃因伤寒病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儿无人照拂。郑太后便把小公主带到唐静柔面前,要她帮着照看。
    唐静柔跟谢霓笙,从未真正亲近,只没正经红过脸。尤其后来谢霓笙误打误撞生养了一位公主,封了昭妃,身份名位的差别一旦拉大,面对面畅谈的机会自然就少。
    宫人们私底下总传谢太妃病了,唐静柔只当她病个三五日就会好,哪成想,最后就真的一去不回了呢。料想活人的生老病死,不该是这样出人意表的。
    慈宁宫派小太监把年幼的永宁长公主送到祥庆殿,又递了郑太后的意思,说从今以后,长公主就跟着唐娘娘呐,还请您务必用心教导,日后公主长大了,顾念养母恩情,一定会孝敬娘娘您的。
    唐静柔听这些话,直想笑。儿子女儿,纵是亲生的也未必靠得住,更别说半路捡来的。再加上谢霓笙又是那么个愣头愣脑的人,她教出来的女儿,估计也呆,终究作不了指望。
    等慈宁宫的太监走了,唐静柔就嫌弃地从鼻孔里哼气,问一旁怯生生的小姑娘:“几岁了?你娘教你认字了么?”
    永宁长公主这些日子在各个宫里都住过,一开始是嫡母郑太后,后来又换了几个太妃太嫔,总也不合适,兜兜转转,才到了祥庆殿。
    年幼失恃,就是金枝玉叶,也一样害怕。看唐静柔拉着一张脸,永宁长公主说话的声音便更小些:“阿兕刚过七岁生辰,会读千字……”
    唐静柔不过随口一问,谢霓笙的女儿,她才懒得管。只叫奶嬷嬷把阿兕带下去,又吩咐贴身宫女迁莺帮着拾掇出一处能住人的地方,先行安置就是。
    永宁长公主就这样在祥庆殿住了下来,并且一住,就是十数年,直到她成年大婚,才出宫别居。
    阿兕刚搬进祥庆殿的时候,她的乳母刘嬷嬷时时刻刻都捏着一把冷汗,就怕唐静柔会刻薄小公主。
    谁都知道,宣皇帝在世时,唐太妃和谢太妃的关系就不算亲厚,最后那几年,二位娘娘甚至见了面连话也不说。唐静柔素日又都冷着一张脸,鬼见了都发怵。
    为了讨唐太妃的欢心,刘嬷嬷总是天不亮就把永宁长公主从被窝里叫起来,穿戴好之后,再放一小碗燕窝到阿兕面前,守着她一根根把燕窝杂毛挑出来。
    最后再吩咐膳房做成羹汤,端到唐太妃的饭桌上,只说是孩子对长辈的一番孝心。
    唐静柔本来极不耐烦这些面子功夫,但她却也知道,人活一世,只图安心。这一碗燕窝虽说折腾,归根结底,不过是阿兕的奶嬷嬷想要彼此的日子都得过罢了。
    宫里的人讨生活,原是习惯了这样提心吊胆,过分苛责,反倒无趣。
    阿兕那一碗燕窝,从开了例,就没断过,日日都送了来。唐静柔吃了羹,当面虽没夸过养女,私底下却叫小宫女往永宁长公主睡的屋子里添了不少好东西。
    甚至某一日趁着午后风凉,自来也没亲近过养女的唐太妃,还破天荒地把永宁长公主抱在怀里,温言细语地教她读书习字。
    刘嬷嬷从纱帘外瞧见这样舐犊情深的场景,喜得眼睛都没缝了,汤汤水水地,更往唐静柔跟前送得勤快。
    自此,阿兕才真正在祥庆殿落地生根。
    (二)
    唐静柔并没有做过生身母亲,她对孩子的理解,仅限于孟樘和孟桢繦褓时的模样。
    因此,若要她拿了诗书字画出来教小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是能行的。但小孩要有个什么头疼脑热,需要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唐娘娘就不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