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读大学,那就是少数中的少数了。能进入大学的学子要么起码是小康之家、要么自身聪慧好学。但如果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一份大学的学历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决定了大学依然会成为许多家庭趋之若鹜的所在,它依然会积聚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
    科举考试这次虽然没有纳入改制的范围,但文天祥已经拿出了初步方略。首先科举考试的范畴被扩大了,传统的经义策论不再独霸,实务性的内容增加了。然后,被录取者不能直接进入官署任职,他们需要从实习官做起,先谋求转正小吏,再从小吏一步一步磨练升迁。
    文天祥的方略在文官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质疑。但文天祥却很坚持,他如今威望极高、口舌又锋利,把反对的人都驳得说不出话来。
    “学业优异又如何,懂得如何判案吗,知道怎么辖制吏员吗,算得清财赋捐税吗?让他们掌握实权甚至主政一方,只会弄出一堆蠹才昏官!”
    众人都垂下了头。他们何尝不知道实际情况,但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不为自己人说话。
    好在如今的宋廷正是破而后立的阶段,以往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都被狂风扫落叶了。于是,在文天祥强推、陆秀夫默默不语的情况下,百官也无法坚持,最终把方略交给了杨太后。
    杨太后对这样大的改动有些迟疑,但在赵昺的央求下还是通过了文天祥的提议。小皇帝可不管其中的弯弯绕绕,他的想法很单纯,要当他大宋的官可不能是只会读书的呆子。
    不提朝堂上的风云,普通士兵和百姓只看到了生活正在越来越好。朝廷给每户人家分配了带院子的小木屋,手巧的自己打造床铺桌椅,手拙的花钱去工坊一点点添置。再去朝廷的牧场买几只鸡苗,去工部的苗圃求来几支桑条插在前后院,一个家就慢慢成型了。
    宋人到达的第二年,大宋新的都城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虽然各式建筑还很简陋,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空地,就连皇宫也只是几座小楼组成的建筑群,比起汴梁和杭州的都城显得格外寒酸,但所有人都还是非常高兴。
    这一次,赵昺遗憾地没能争取到城市的命名权,朝廷官员们在早朝上一致推出了他们早已商量好的名字。
    神京!
    受神君关爱和庇佑的京都!
    宋廷选择两年前方耀降临崖山那天作为立都的日子,并举办了前所未有的盛大庆祝仪式。长达数里的流水席在皇城外宽阔的大道上一路摆开,一直延长到城外。红色的布幔挂在道路两边,渲染着喜庆的气氛。处处人声喧哗吵闹,几乎掩盖了高亢的礼乐。
    赵昺接受着朝臣们的朝贺,他如今已经是十岁的少年,身材比方耀刚见他时长高了许多。脸上的婴儿肥也渐渐消散,虽然看上去还是个孩子,他的神情却比同龄人成熟许多。
    杨太后坐在赵昺身边。她的气色也很好,因为生活安逸闲适,反而比两年前更显得年轻了。
    方耀坐在另一旁,也面带微笑地看着喜气洋洋的众人。
    赵昺这时也不单纯是接受朝贺,以此为契机,大宋朝廷官员开始了重新调整。左右两位丞相依然不变,张世杰由枢密副使升为了正使。
    六部尚书和侍郎也有所调整,曾经含糊的职能被尽可能地理顺。大理寺并入了刑部,礼部承担了所有文教相关的职责,户部增加了年度预算和决算的任务,变化最大的是工部,它如今的权责被大大加强了。
    此外宋廷还增加了科学院,邓光荐刚刚从礼部调任工部,现在又被再次调职,成为科学院的第一位院长。科学院不在六部之中,直属丞相管理。邓光荐接受这个任命的时候有些勉强,他更喜欢做研究和搞发明,对从零开始建设一个科学院没有什么兴趣。
    调整人事的同时,朝廷也给所有的官员都升了爵位,算是酬劳他们一直以来的忠诚和坚持。如文天祥他们这种封无可封的,爵位便落到家中妻儿的身上。
    一干立下功劳的士兵、匠人和普通百姓,也被纳入了封赏的名册中,有些功劳大的甚至还被封了低等爵位,实现了阶级跃升。这个消息传出,许多普通人顿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只要努力,陛下和朝廷是不会辜负我们的。
    在声势浩大的册封之后,几十个受邀前来的部落首领终于结束了等待。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他们走进皇城,向端坐殿堂的宋人皇帝恭恭敬敬地献上了礼物和祝福。他们这一路都很兴奋。这座简陋的城市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前所未有的繁华地界,他们看向周围的目光中不时流露出混杂着羡慕、嫉妒和敬畏的情绪。
    赵昺坐在龙椅上,态度和蔼地感谢他们的来临,并轻声安慰部分因举止不合礼仪而羞愧难当的首领,然后向他们一一回赠礼物。
    众位首领勉强抑制住当场把礼物开封的想法,怀着对皇帝平易近人的感激之情走出皇城。早就请了老师教导礼仪的首领不由轻视那些在皇帝面前出丑的同伴,加快步伐和“粗人”们拉开距离。
    “张老师,陛下居然送了我十套小学教材和笔墨纸砚。太好了,我们部落也可以有学校了!”最先请老师的那位部落首领如今已经能很熟练地说出地道的汉语词汇,只是腔调还难免有些怪怪的。“早知道我就该把礼物再送重点,两百斤铁矿石和十头野牛哪里够,该翻几倍的!”
    张老师笑着说道,“大宋受华夏传承,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投桃报李、睦邻友好。首领若是实在觉得受之有愧,不妨再考虑上次宋人的提议。”
    “你是说和宋人合力采矿么?”首领又犹豫了起来。虽然宋人一直表现地温和无害,但要让大批宋人进入自己的领地,他还是有所顾忌。
    张老师也没有继续劝说。过犹不及。而且领地中发现铁矿的也不只是他们一个部落,他这番劝说既是为自己挣份功劳,也是切实想让部落的人过得更好。
    希望首领能尽快改变主意吧。否则就算其他部落还在迟疑,那些奔波在无人之地的工部勘察队迟早也会有所突破。
    第46章
    部落首领们的宴席被安排在皇城内最靠近宫殿的空地上,和其他中级官吏的宴席并排,后面则是普通官吏和受封赏的军民匠人。
    首领们对这个位置很是满意。当宴席开始,来自户部的低级官员便如蝴蝶穿花般在各桌之间频繁地往来。这还是附近的原住民头头脑脑第一次这么齐全地聚在一起,户部便想借着这难得的机会多办成点事。
    还真有首领在酒酣耳热之后,经不住相熟官吏的温言细语和周围朋友/对手带着羡慕嫉妒的目光,头脑发热拍板同意了某个提议。好在宋人的提议并不苛刻,他们清醒之后倒也不是很后悔。
    当然,陪在首领身边的老师们在这其中起了多少作用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除了神京附近的部落,这次受邀前来的还有新杭那边的原住民。如今新杭已经被升格成了新杭府,府尹主管神京下游直至出海的区域。新杭这一年的变化很大,曾经简陋的小渔村如今已经被一步步搭建变成了港口。因为用楼船打鱼太过奢侈,他们还建造了大小不同的渔船,每次出海都是收获满满。
    这样的收获也引来附近原住民部落的关注。他们先是想偷学宋人捕鱼的技术,后来又试图和宋人做交易。镇守新杭的是张世杰的女婿苏刘义。苏刘义这人虽列班武将,却是正经的进士出身,不管打仗和安民都很有一手。
    在他的主持下,宋人和原住民融洽相处,还学着朝廷在港口设置了榷场。只是他们没有神君加持的语言BUFF,因此交易时难免遇到沟通问题,效率底下。但有失必有所得,在无数次磕磕碰碰的练习之后,如今他们的汉话水平普遍比神京附近的原住民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