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额头有点冒冷汗,这个问题可真是叫她坐立难安,她自己还只是脑补了些倒霉事,您一下子就上升到恶意打击了。
    “能不能飞等会就知道了,速度自然是最快的,像是我们从北京到南京,按照你们的时间算,不到一个时辰就足够了。”
    一个时辰?
    作为辛辛苦苦迁都过来的朱棣眼珠子都要瞪出来,眼神更加火热,比当初大胖儿子出声都要热烈。
    这是什么好东西?老子当了皇帝都没享受过这待遇。
    许多人了解的人都能大致算出来,两个城市距离一千多公里,比起天上飞的,他们地上走还要绕过许多山脉坎坷,可一个时辰的时间,这若是给他们……想都不敢想。
    如此快的速度,确实不担心国土辽阔,比起他们从都城传到边境要几个月的时间,确实没得比。
    然后,众人就感觉到一阵不平稳和耳鸣感,有些身体反应大的甚至有些心慌,陷入一片慌乱才听到天幕的安抚声。
    “别慌,这是飞机起飞了,不舒服的可以闭上眼睛。”
    林书望向窗外,果然,能够感知到外面在飞速的倒退,甚至还能看到地面上的小人。
    从慌乱中缓解过来,他们有了心情来观察这从未设想过的飞天体验。
    视野慢慢的升高,地面在逐渐远离,本来那些还能肉眼看到的人已经无法辨认,一直到云层之上,还期待着能看到“神仙”的某些人一阵失望。
    林书默默移开眼,不到黄河心不死啊。
    可大多数人还是很激动,胆子大的就直接伸出脑袋往下看,不少人都被吓了回来,胆子小一点的就鬼鬼祟祟往外面移出脑袋,那动作比做贼都要心虚。
    从天上俯瞰地面,哪怕是完全没有其它风景,那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心境。
    站得高看得远从来都不是一句虚话,林书开始休息补眠时,他们对着单调的景色一点都不觉得无趣。
    不是谁都能理解这种飞天的感受的,就像是万户当初能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飞天梦摔死自己一样。
    林书赶的是晚上的飞机,等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能够休息的时间,也没废话直接祝他们有个好梦,这几天她的行程真不轻松,可得养精蓄锐等待着明天的开始。
    第389章 古都南京篇·Day1
    南京,六朝古都,历史的厚重悠远,自然是从博物馆来更加合适。
    来到南京博物馆,林书领着众人进入,许多生活在应天府的人只觉得很是奇妙,明明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可一切看起来截然不同,偏偏他们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那种玄妙又陌生的感觉,叫人舍不得错过一眼。
    “南京博物馆是三大博物馆之一,前身是蔡元培校长倡导建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这个名气起得可真大,好在咱们南京也压得住。”
    朱元璋半点都不谦虚,那是当然。
    进入到大殿,辽国的人觉得这个建筑风格怎么看起来这么眼熟啊?
    不是他们脸皮厚上赶着领,这设计风格真叫他们似曾相识。
    “大殿仿的是辽国宫殿式样,本身也是建筑史上的一个著名成就,建造的时候请的顾问也是鼎鼎有名啊,因为你们不认识就不说了。”林书调皮了一下,又凑近一点方便他们看得更加仔细,“内部的细节更是有唐宋遗风,造型朴实,没有那么繁杂,可却是宏伟壮观。”
    来到博物馆不看文物是不可能的,想当初,林书在追国家宝藏的时候,对于南京博物馆推荐的几个文物可是印象深刻,大报恩寺琉璃拱门,坤舆万国全图都是视觉盛宴。
    她既然来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只不过,她和各朝各代的百姓看得乐呵,许多人就有点照镜子不安和不适,这些东西介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谁谁谁那挖出来的,物伤其类啊。
    林书自然知道他们变脸的原因,反而觉得好玩,走到金蝉玉叶面前,故意道:“这只金光闪闪的蝉栖息在薄薄的一片玉叶上面,是在明朝一个进士的墓里面挖出来的。建造工艺确实了得啊,含金量没得说,本身的工艺更是明中期的代表性。”
    她凑近了些,将外翼长厘米、宽约厘米、厚仅2毫米的蝉的细节呈现在他们眼前。
    只有明朝的进士心里在崩溃:能不能顺便把名字说了,别叫他们在这担惊受怕?
    有时候命运就是那么巧合,林书看到银缕玉衣时都觉得实在是太配合她营造氛围了。
    一具人体模型摆在面前,足足可以拆分成14个部件的玉衣,每一个部件都能彼此分离,整整2600多片的玉更是繁琐。
    林书在感慨它的工艺高超、保存完好,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强大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