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诛心,竟是让安启辙这位昭毅将军的未来岳父去颁下旨意。
    靖康帝不言,只是往龙椅上一靠,手里掐着不知名的法诀。
    好半晌才道:“说来说去,蒲卿是想逼朕早立太子!”
    话语声不重,却让在场的众人背后无端起了冷汗。
    蒲明往前跨一步,高呼一声‘陛下’,似要掏出满腔忠君之心给高高在上的靖康帝看,“臣不敢,只是储君之位关乎国本,久久不决便会生出无穷无尽的祸端,如今西北安宁,天下归一,何不早早定下这储君之位,免得祸起萧墙,宫闱生乱。”
    此言一出,背后还跪着的几人忙跪行几步,纷纷进言,劝靖康帝早做决断,定下储君人选。
    如此国祚绵延,四方皆安。
    说到此,西北军归朝一事反而无关紧要。
    只要储君之位定了,西北军归朝自然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靖康帝看着下首的众人,头一次生出疲倦之感,多年的周旋,君臣平衡之道有一日也会让他如此厌倦。
    是了。
    他老了,这些臣子自然要择选下一个。
    “那你们说说,瑞王和怀王,谁堪大任?”
    蒲明拱手答道:“要说年轻有为,智勇双全,又心思缜密,臣觉得怀王堪当大任。”
    靖康帝抿唇不说话,只望着余下的几人,“诸卿以为如何?”
    “臣与阁老意见不同,怀王虽年轻有为,但若论纯孝之心,忠君之心还是瑞王更妥。”
    此言一出,其余几人都随声附和,推举瑞王。
    蒲明像是见鬼一样回头看着这几位。
    陛下多疑,若他们都举荐怀王,只会让靖康帝疑心怀王是否有不臣之心,结党营私与内阁和朝中官员勾结。
    他们平日里以他马首是瞻,之前都说好了举荐怀王,如今怎会换了瑞王。
    靖康帝哈哈一笑,“蒲卿,你执掌内阁多年,与下面之人的想法却是迥异,这储君之事暂且先放放,等你们意见一致时再与朕商讨不迟。”
    蒲明还想说什么,被靖康帝一甩手拦了回去。
    “朕也乏了,今日议事先到此吧。至于西北军归朝一事...既然他们想回来,朕便下一道旨意让尔等回朝听封,至于后面的事,诸位卿家再想想,可还有什么两全之法。”
    说完转身往大崇殿内殿去了。
    众人躬身告退,只有蒲明一人呆呆地站在原地。
    --------------------
    第98章 变故
    =====================
    班师回朝的圣旨八百里加急送到穆晋安手上时已经是半月之后的事了。
    事隔十年, 再一次看到京都而来的天使和明黄的旨意,不免让人唏嘘,但一想到即将要见到阔别多年的家人, 大家又展露笑颜。
    诸事齐备,只等大将军一声令下, 便可拔营行军, 这次不再是担惊受怕地迎战杀敌,而是回繁华的京都, 去到御阶下论功行赏。
    帐下诸将领都正襟危坐, 这是回京前最后一次议事。
    看着几案上的那卷明黄旨意,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将领沉默良久还是道出了自己的担心, “大将军,不是我等不想还朝,实在是那日你说了此事后我们一再合计,还是不知你这走得到底是一步什么棋?事关十万将士的身家性命,还望大将军据实相告。”
    回家谁不想回, 守关十几年早不回晚不回偏偏挑在储位未决的时候回去。
    不论是谁都会多想几分, 何况历来多疑且极会权衡之术的靖康帝。先前战事要紧, 又关乎关外异族安定之事, 大将军说想办法带他们回去,他们只当大将军是勉励诸位将士, 虽感慨但没有几个人当真, 如今旨意一下,他们才回过味来, 这哪是说说而已, 是大将军心中早有成算吧。
    除了这位, 旁边一溜坐着的是几个年纪相仿的老将, 都是陪着穆晋安一路走来的叔伯,相互扶持信任才走到今天,穆晋安不敢隐瞒,一脸郑重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瞒叔伯们,晋安想带着西北军的兄弟们谋一个前程。”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老将们见惯了风浪还算沉得住气些,但像刘王这样的年轻将领已是瞠目结舌,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大将军,你可知你在说什么!这些话...这些话若是传到当今天子耳中可是灭族的大罪,更何况,西北军的信念是忠君爱国守护疆土,这是大都督定下的铁训,将士们口口相传不可违背,你,也不行!”
    穆晋安哑然,原来是误会了他说的这个前程。
    他端坐上首,撑着两膝和缓道:“叔伯们误会了,西北军中儿郎的信念晋安不敢忘怀,更不会做出不利江山社稷和黎明百姓的事。”他停顿了两下,指着中见堪舆上的京都复言,“我只是想带着兄弟们分一分从龙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