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半被迫出钱的达官贵人们,此时府邸上也是一片欢欣,有钱可解千愁!
    大宋人本来就是看中财货的,经济发达加上这几年朝廷鼓着劲儿为民生出力。
    抚幼院、怜老院的建立让社会虽然不能说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至少每年婴儿存活率上升许多。
    还有老人的平均寿命也开始上升。
    加上高产稻种、高产蔬菜、低价盐糖的出现,有学者认为大同之世到来。
    不过阳光之下总有阴影,汴京城中一个狭窄的小院子里。
    垂垂老矣的老婆婆吃力的用钝针缝补衣服,四角不平的桌子上趴着一个小男孩,捏着笔写字。
    “孩儿啊,你放心,我还有钱明天就去学校把钱交了吧”
    小男孩含着两泡泪,狠命的摇头,泪珠四散开来,他知道老人哪里会有钱。
    一个快七十的老人,只靠着缝补衣物和洗衣服,能养活自己和他就已经是奇迹了。
    “你怎么不听话呢,好不容易学校选中了你,这都是官家的大恩大德,只要交这么一点钱就能进学,你怎么能不去”
    老人急得不行,放下针苦苦劝说了起来。
    学校是今年才由官府开办的,不同于县学、府学这类需要有功名者,面向的是民间开蒙小儿。
    免除一切笔墨和教学费用,只用每月交一百文就能入学,学的好每月都有奖励,高达八钱银子呢!
    要知道如今汴京百姓收入高,手头松快,随随便便一个壮年汉子每日收入都有四五十文钱,区区一百文不值一提。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却是太多太多,难以承受。
    “奶奶你不要管我了,我可以去抚幼院的,听说那里每个月还能吃一次肉呢,等我长大了就能养你了”
    孙子别过脸去,一边说一边无声的哭着。
    老奶奶也撑不住哭了,自家孙子孝顺和儿子一样,为什么老天爷这么不公平啊!
    院内两人抱头大哭,动静惊动了旁边的邻居。
    “哎,宋婆婆命也太苦了,好不容易把儿子供出来可以享福了,儿子又走了还留下个孙子”
    邻居家男人也沉默点头,宋婆婆儿子是个能耐人,做事情让人服气不说,还总能赚到钱。
    可惜啊!
    说是可怜,可是谁家也没有平白养起一个老人和孩子的理,顶多平时帮衬些。
    此时门外突然有敲门声响起,邻居娘子放下手中的菜盆,用衣摆擦了擦手迎上去开门。
    “谁呀!”
    等来人说明了来意,邻居娘子已经被震的说不出话来了,“当家的,你听见了吗”
    “我听见了,十五两银子”
    邻居汉子呆在原地,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脑子嗡嗡的叫闹。
    谁能想到宋大哥带着他们买的那个什么船股会翻那么多倍,要知道自己只是买了一股啊!
    二两银子的股,回了十五两银子,四方街大头李放贷都没这么赚钱。
    直到银子到手,他们才醒过来似的,又亲又咬,又笑又舞,浑似得了癫症。
    “等等,我都有这么多钱,那宋大哥生前可是买了八股的!”
    此时隔壁传来一声欢喜到极致的声音,似哭似笑,仿佛要把所有的委屈都发泄出来。
    第227章 世界.完
    庆历四年,大宋尽起精兵由名将狄青、周美、孟庆等带领攻辽。
    三日下一城,汴京日日接过辽国国主书信,随着太阳升起又落下,国书的语气越来越软弱。
    直至军队推进辽都,辽国国主文书之中已经卑微的自称“侄儿”了,表示愿意臣服大宋成为属国。
    大宋可以派遣军队驻扎辽国,可以收取税金…………
    可以说这封国书到达以后,研究史书的礼部官员如获至宝,表示一定要好好保存。
    这样没骨气的君王,还是前无古人,后恐怕也无来者的程度了。
    后世只要见此文书,只怕也能稍稍感受此时的盛况。
    辽国已经把姿态摆到了最低,天子却不置可否,洒金的帖子被随意扔到地上,无人在意。
    可以选择全都要,为什么要放辽国一把。
    薛冬羽说起此事拍掌而笑“这不就是宇宙的做法吗,哈哈哈哈哈”
    庆历四年末,将士大胜归朝,辽国成为历史的尘埃,从此中原土地尽入大宋之手,文人士子纷纷做诗赋以赞。
    有一民间老儒涕泪横流,旁人问之,回曰“无他,可纵览山河也”
    庆历五年,国库收入达到五千八百万两白银,百姓能食稻米,冬日穿棉衣,节庆之时有薄酒欢乐。
    汴京城作为大宋的首都,圣天子的脚下,其耀眼的光辉不仅闪烁在亚洲之地,连古欧洲都充满了它的传说。
    庆历六年,高丽边境偶有骚动,无需大军,州府驻扎部队三月之内横扫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