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拨雪寻春 > 第63页
    有活干肯定比无所事事好啊,钟振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支劳动能力良莠不齐的队伍。
    第26章 故事
    从夏季到冬季,六个月的学习时光一晃而过,坐在返疆火车上的青藻,夜深了依然毫无睡意。半年的在沪学习太令人难忘,一天前上海华山医院为他们这些结束学习即将返疆的学员们设宴饯行的一幕幕又一一浮现。
    华山医院在学员们结束学习的那天下午,为来自新疆各地的十几位学员们安排了饯行宴,除了医院里主管此项工作的一位办公室负责人主持、参加宴请外,令学员们惊喜的是,心血管科的肖扬主任和医学影像科的余墨主任也去参加。去饭店的路上,有个兴奋不已的学员带着好奇悄悄问肖扬:“肖主任,您今天不用回家陪家人吃饭吗?”肖扬故作神秘地低声答道:“我今天是孤家寡人,儿子去甘肃支教不在上海,夫人嘛,比我还忙,我是要沾你们的光蹭饭吃呢!”风趣的回答逗得跟在他身边的学员们都禁不住笑了。看着学员们似乎并不满足这个回答的表情,肖扬补充道:“我夫人有自己的公司要打理,人家可是企业家!哈哈哈??????”
    华山医院心血管科的主任肖扬老师,是这半年里给学员们上课和实践指导最多的专家,他没有一般专家学者的古板、严厉和傲慢,总是极其随和地与学员们交流,向学员们传授他多年来在临床上积累的经验,和在学术研究中得到的某些启发,非常平易近人,在跟学员做实践指导示范时,他又时常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做出阐述,既联系实际又想象丰富,很受学员们爱戴。
    席间,肖扬对学员们说:“这半年的学习你们回去后要好好消化,我听说华山医院下一步还要给新疆医疗单位捐赠医疗设备,到时候你们的所学就有用武之地了。”
    见现场气氛轻松,有位学员大着胆子问肖扬:“肖主任,听说您当年在新疆支过边?您在新疆什么地方支边?”
    肖扬道:“我当年在哈密农牧连呆了 11 年,青春和热血都交给了新疆那片土地啊。”
    一起参加饯行宴的导师余墨接话道:“肖主任的夫人就是他在新疆支边时认识的。因为支边喜结良缘,抱得美人归,因祸得福啊!哈哈哈哈??????”
    肖扬接过余墨的话,不无自嘲地调侃道:“我那时家庭出身不好,祖上是资本家的后代,虽然到我们这一代已经和大多数无产阶级一样是普通劳动者了,但是因为家庭成分高,我刚满 17 岁就被街道办列入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名单了,哎,都是成分不好惹的祸。”
    青藻他们这批学员都是从新疆天山南北的各地区医院选派来的,一听肖扬说在哈密呆过多年,学员们都被勾起兴趣,便起哄般让肖扬讲讲他在新疆的故事,肖扬没有过多推辞,跟学员们讲起自己在哈密支边的往事。
    “1966 年,我高中刚毕业,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成分高,被“发配”到新疆哈密,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我参加高考上了大学才回到上海,在新疆整整 11 个年头。
    1966 年我刚到新疆,十年动乱爆发,好多早几年来新疆的上海知青就借机回了上海,到了 1973 年,上海知青回沪政策有新调整,又有一批上海知青得到回上海的机会,这种机会对于家庭出生不好的我来说只能靠边站,我当时都快绝望了,想自己这辈子可能只能待在新疆了。
    1974 年底,我回上海探亲结束返回新疆,当时还有两三个上海知青都是在哈密下的车,我们几个都在哈密,但都不在一起,有一个是在建化厂,一个好像在农机厂,另一个在针织被褥厂,我在农牧连,那天我们几个搭到了一辆拉货回农牧连的便车。
    我们从哈密火车站出来,有个姑娘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我们搭上那个便车时,那个姑娘也跟着我们一起上了货车,我们问她去哪,她说她去找个人,我们以为她是那边哪个连队上知青的家属,便没多问,结果到了地方下了车,她才说她好像坐错车了。到了农牧连天已经晚了,我就找了两间空房,把三个知青哥们和那姑娘一起安顿下来凑合住下了。啊,当然,那姑娘后来成了我的夫人。
    第二天三个哥们各回各的单位去了,那姑娘才说她没地方去。她说她从甘肃来新疆找人,没想到新疆这么大,现在也不知道该去哪儿,我跟附近的维吾尔族老乡混得熟,给她找了个家里有古丽的老乡家住下了,哦,古丽是维族人对姑娘的称呼,她跟那家的古丽很合得来,帮人家放羊、割草勤快得很。我后来每周末就去看她,也跟她俩一起帮老乡家里放羊,后来我们两个就好上了,我当时想着既然要在新疆呆一辈子,那就结婚成家扎根新疆吧,反正年龄也老大不小了,结婚那年我 27 岁,我夫人 24 岁。